为进一步借助京津地区人才聚集优势,助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3月8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河北省教育厅指导,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邢台学院、《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周末专家河北行·走进邢院”专题报告会在我校举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阎凤桥教授受邀作《中国教育现代化与中国学术本土化建设》专题报告。河北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李胜茹教授,邢台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王根才、《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副社长朱志伟,任泽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云鹏,邢台学院全体校级领导、处科级以上干部及教师代表等700余人参加报告会。副校长徐惠敏主持报告会。
报告会上,阎凤桥教授从西南联大、敦煌考古、陶行知的乡村教育实践与办学思想、新疆塔里木大学的办学经验等四个典型案例引出中国教育现代化和学术本土化的现实意义及其可能性,从中辨析中西社会历史和现实背景的异同、学术本土化的必要性,探讨实践方略。他提出,高等教育建设中要处理好“殊相”与“共相”的关系,本土化的价值并非放弃国际化的目标,需要对借鉴来的东西进行本土性转化,也需对传统进行创造性的改造,从本土实践经验中提炼共同性的要素与规律,建立基于本土实践的理论体系,从而为世界文明和谐与人类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阎凤桥教授的讲座精彩详实、视野宏大、思想深邃,分析透彻,与会人员充分感受到了清醒、理性、批判及独立思考的学术魅力。学术本土创造性转化要求我们增强本土意识、主体意识和学术自信,要求我们注重开展问题导向的学术工作,要求我们立足本土经验,扎根中国大地,建立自主知识体系,这些理念对于学校明确学术定位,做好学术研究,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阎凤桥教授一行还参观了四师旧址、美术街区、邢窑研究所、柳溪泉等。
阎凤桥教授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与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在高等教育管理、教育组织与制度、民办高等教育、学术职业等领域深耕不辍、成果丰硕,主持过多个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等机构资助的研究项目,理论造诣深厚,学术视野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