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志勇博士的理论文章--《“乡愁”唤醒文化中国》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七版)和人民网同时刊发。当日,被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海外网、中国侨网、搜狐网、网易新闻、东方头条等十多家网站全文转载。
该文由余光中的《乡愁》谈起,聚焦上世纪五十年代迁徙港台的传统派知识分子,论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飘零海外之际,此一群体不仅满怀“地域的乡愁”,更深怀“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深沉的“乡愁”融汇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激荡出超越于地理空间和意识形态之上的“文化中国”意识。今日中国,因政治隔离的乡愁仍在绵延,海外华人的“新乡愁”正在萌生。农历腊月二十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称之为过小年。在全世界所有的炎黄子孙开始过年之际,《人民日报》刊发王志勇博士的《“乡愁”唤醒文化中国》理论文章可谓意义深远。
王志勇博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史专业,长期从事于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和港台史和研究,现任教于邢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河北省当代中国民生与社会建设研究基地、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邢台学院)研究基地骨干成员。近年来,多次参加国家、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在教学上连续多年获学生评教优秀,深受学生欢迎。此次王志勇博士刊文《人民日报》,充分表明了王志勇博士具有较高的理论功底和学术水平,实现了邢台学院升本以来在《人民日报》刊发理论文章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