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4日下午,我校在体育馆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党委书记贾云霄、党委副书记徐惠敏、副校长张盈利出席大会。邢台市立德小学校长王宁,我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思政课教师代表,各院(系部)党委书记、副书记,团学干部,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代表、先进个人代表、优秀指导教师代表,2025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成长班学员等700余人参加会议。徐惠敏主持会议。

贾云霄以《深化实践育人成效 谱写时代担当新篇 推动新时期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为题,为全体学员和参会教师讲授了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贾云霄对我校近年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对各级团学干部围绕“实践育人”所开展的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获得各项奖励的团队和个人表示祝贺。
他指出,要深刻认识“行走的大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独特价值,要凸显“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的引领作用,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始终,这是社会实践保持正确方向、取得扎实成效的根本保证。要畅通“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的育人路径,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突出“服务国家战略与促进个人成长同频共振”的成效,让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爱国情怀更加深厚,奋斗精神更加昂扬。要胸怀“国之大者”,把实践收获转化为终身受用的精神财富和行动指南,要厚植“担当奉献”的家国情怀,将个人价值实现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在实践的磨砺中增长才干,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要锤炼“敢于斗争”的硬核本领,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把自己锻造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要提升“善于创新”的思维能力,要敢于跳出思维定式,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努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创新力量。要强化系统谋划,奋力开创学校实践育人工作新格局,要深化经验转化,打造实践育人品牌,围绕“文化兴市、工业立市”战略,结合我校、我市资源,打造“红色邢动力”特色项目。要健全保障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完善实践育人激励表彰制度,建立实践育人专家智库和培训师资库,推动实践育人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夯实基地建设,打造常态长效育人平台,为学生们提供稳定、多样、优质的实践场域。
 
徐惠敏指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了解社会、感知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重要平台,是青年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近距离接触社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舞台。她表示学校将在强化经费保障,构建稳定多元的支撑体系;深化专业指导,推动课程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夯实基地建设,打造常态长效的育人平台;筑牢安全防线,完善科学规范的考评机制等方面持续加力,为同学们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加良好的土壤和环境。她要求全体学生积极投身到更广阔的社会课堂中去,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用青春和汗水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表彰会上,张盈利宣读了《关于表彰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成果的决定》。
表彰会上,校领导分别为获得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成果奖项的团队和个人颁发奖牌和证书。

表彰会上,校团委书记、学生处处长李朝霞作了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报告。教师教育学院团委书记田立欣、外国语学院团委负责人陈闯,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聚芳,“守敬星火 科教育乡——科学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团队负责人、“亲情中华 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志愿服务团队负责人,邢台市立德小学校长王宁分别作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代表依次做了发言。
2025年暑期,我校广大青年师生按照学校党委的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大思政课”建设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要求,以“在行走的思政课中培根铸魂”为主题,组建了291支社会实践团队,6200余名师生深入全国313个县市区,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调研报告3682篇,收到地方政府和接收单位的感谢信、表扬信13封,被国家级、省市级媒体报道10次。本次社会实践,我校广大青年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社会实践中、在社会大课堂中感悟新时代的发展成果,用所思所学服务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学真知、悟真谛、长才干、作贡献,展现了新时代我校青年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的满意答卷。